廠內-- 開製令 (工單) -> 領料單 -> 入庫單
外包-- 託外製令 -> 託外領料 -> 託外進貨 (驗收IQC) -> 應付憑單 -> 付款單, 鼎新系統只要走到進貨即可成本計算.
生產線是很重要的成本分攤中心, 假設如果有三機台想要知道各機台的工時所攤的成本時, 可能就要分設三條. 故在設生產線時即要考慮以後成本要分到多細.
老師的講義有幾個拆解單的練習, 但怕後面的課來不及就跳過不練習, 今天直接在新建五個料號進系統 (170的開帳單), 接下來設
生產線:101組合線
製令單別: 511 組合製令 541組合領料單 561:組合退料單 581:組合入庫單 --在設定時可依公司需求來設定單據是否要核對製令, 警告超領 或者控制缺領等.
再建12個品號後建三個BOM.
然後開立工單, 要注意是否有生產線 (可自個輸入亦可在品號時設定). 下面單身一定要有資料, 基本上會帶入BOM的清單及數量.
然後採購 -> 進貨 -> 再開立領料單 (如果庫存數量足夠時, 領料數量會自動帶須領料量, 而完成此領料單再回去製令查就會有已領套數的數字)
小小說明: BOM 日期在控制版本很好用, ex 礦泉水, 廠商在2010設立四個貼紙for春,夏,秋,冬 然後生效日及失效日都設定好不同季節. 故同一個BOM可同時存在不同版本, 用改BOM日期來分不同版次, 然後工單就可抓不同版.
生產入庫單: 產品品號欄位可用F3來選製令, 同一張入庫單可同時入不同的製令
此時再去查那張製令已生產量亦有數字, 單頭的狀態碼為已完工.
要計算此工單成本, 首先run 低階碼計算更新 (照理說應該有建BOM單位去維護跑此程式-產品結構管理系統中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庫存管理系統
現有庫存重計
月底成本計價 =>材料成本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成本計算管理系統 =>製造業的成本
製令工時建立 (如非用製管理系統就不要按製令工時產生作業, 一按會將用手工輸入的資料全部清掉喔~), 依生產日報表資料輸入. 我們公司是由製造部每週提供後由成會人員依日按製令key in. 資料輸入務必要正確.
線別工時彙總
線別成本建立 : 用查詢的方式將線別叫出後將人工成本 及 製造費用 金額輸入 (基本上是跟會計科目數字一樣, 但這邊保留彈性, 是為了成本正確, 因為1.直接和間接人工分配 2.生產線 3.機台不同攤不同的人工...等)
成本低階碼計算更新
成本異常檢視表 : 全部打勾勾, 到文字報表中看... E: error (成本計算會中斷) W:waring (成本可算但會較不準). 成本結算的功力就是一定要八張報表都沒有資料
生產成本計算作業
月底成本計價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自動調整庫存
月底存貨結轉